于凤岚
这噩梦吓得齐听寒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反正他是没了回山门的心思,便传信回去寻了些跑腿的活去办,拖一拖回山门的时间。孰料这活儿一到手,他更为难了。
折起来的素雅信笺里头“盼徒归”三字是出自师叔于凤岚之手,权当是寿宴请帖,宴请之人正是于凤岚的亲传弟子。
山门里,于凤岚可是个人物。
于凤岚是山门老祖宗于同廷的独女,亦是郑珩的二师妹。于同廷一生收了十三个弟子,其中关家独子关樊中就排行十三。一众弟子中,于凤岚作为唯一的女子,自小就照料关樊中,二人情份较其他同门更深。
当年关家立山门养私兵,为扶持废太子登基联合了武官出身的沈家一同抗衡皇家外戚。可关家忌惮沈家手上兵权,就让于凤岚隐姓埋名嫁与沈家长子为妾,以作监视。因不能与沈家留后,于凤岚曾三次被迫小产。后来幼帝登基,关沈两家为兵权相持不下,最终靠着于凤岚这步暗棋,关家大获全胜。只是关家千算万算,几近笑到最后,却独独漏算了儿女情长。于凤岚虽为细作,偏与沈家长子日久生情,居然瞒着山门怀胎产子。正逢那年庙堂与边境局势动荡,关家根本顾不上沈家,而山门过于信任于凤岚,竟让她瞒下来了。直到几年后幼帝登基,才东窗事发。沈家受到关家打压,为了自保而剪断羽翼,为求在庙堂上得以残喘,甚至不惜溺死了于凤岚年约七八岁的儿子。于凤岚扶棺大恸,后来断了关樊中半根指头,与沈家和离,就此失去踪迹。
沈家咽不下庙堂那口气,用了二十二年在江湖上扶植了余霜楼,与关家山门针锋相对。无奈沈家长子是个情种,对于凤岚可谓爱恨交加。郑珩便以于同廷病重为由将于凤岚骗回山门中软禁,以此作为扼制沈家的一步棋。当时于凤岚早早厌世,对此事膈应极了,便怂恿扶持师弟方褐另立门户。关樊中对她有所亏欠,竟是准了。
是以如今局势变幻莫测,都离不开这么个女人。而这个女人的软肋却是自己的徒弟。
齐听寒自小就在山门里长大,当然知道于凤岚的徒弟。当年于凤岚捡回来一个小疯子,养了好几年才勉强养好,只是这小疯子时不时就发疯,于是山门上下都说她养了一只疯狗丧犬。后来小疯子的亲娘寻上山门将人接回去后,便没再回来了。算算也有十年光景,也不知道于凤岚作何打算,好端端扰人清静。
[br]
小疯子
只是差事接下来了,没有不去的道理。齐听寒认命跑一趟,结果到了白府门前时让这富贵门面晃了眼,心思不由得又多了些。心里犹豫着这封请帖指不定给小疯子添多少麻烦呢,哪晓得他跑了大老远过来,进了门之后就备受冷落,等到茶冷掉都不见人影。好容易见着人了,齐听寒眉一挑,暗忖:这小子真是越长越好了。当夜里,齐听寒就住下来,只是辗转许久都不入眠,就爬起身去看白家高楼红瓦,直到晨露蒙了一脸才察觉天亮了。本来他夜里就没睡好,次日一早来了个婢女,明面上是过来瞧瞧顺道送些东西,实际上满嘴都是冷嘲热讽,净嘲他一个死穷酸的,听得他哭笑不得。如是几日,当真让人觉得这白府上下都有毛病,齐听寒便着急要走了。孰料他出门去时外头就候着一辆马车,小疯子领着小奴才也一同出门来了。
齐听寒来时靠腿,料不到回去还有马车代步,也是满意至极。哪知道小疯子领着的小厮不是小厮,反而像大爷了,不用赶车也罢,还不能饿着累着;明明是赶路,也得走得慢悠悠的,生怕马车晃起来把人晃散架。幸亏齐听寒也不着急赶路,就随着这两位爷慢悠悠地走了。
齐听寒心思细,瞧人也准,见他俩人整日黏糊,总得看出点端倪来,只觉得好笑:真是富贵人家的小奴才呐。
[br]
山门
山门立在山上,因附近村镇也同在半山腰,所以不怎么显眼。通往山门的方向有一道两人宽的青石板铺成的阶梯,三拐弯,笼统走上小半个时辰才摸到山门的门槛。几人兜兜转转到了一对朱红大门前,只见门上老老实实贴了神荼郁垒门神画像;另有一幅对联,左边是“能梦能睡好哉”,右联是“有吃有喝足矣”,横批是“横竖一死”四字。小奴才让对联弄得一脸糊涂,看起来傻傻的,齐听寒便与他说:“老祖宗题的词。”小奴才一脸恍然大悟。
山门一入内就显得宽广了,抬头就能看到林木间高楼耸立,屋檐鳞次栉比,挺是壮观的。
齐听寒刚将两人安顿好,那头老祖宗听闻于凤岚的徒弟回来了,竟派人过来寻。他只好将人领过去。
于同廷已经耄耋年岁,头披白霜发,脸堆皱褶纹,一副刻薄相。那双眼睛也没啥精神,听说他们过来了就抬起眼皮瞧瞧,漫不经心地嗯一下。几人给老祖请了安,老祖这回连眼皮都不抬了,摆摆手打发他们走。
既然见过老祖宗,自然也不能不去于凤岚那头瞧瞧的,于是齐听寒又将人领到于凤岚那头去。哪知道人送过去,于凤岚就立马打发他走了。齐听寒暗地里啧了声:就是想在这耗时间,不然谁有这闲工夫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