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而中间一相承习,卒不能改……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基本的意思就是“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会得罪很多的既得利益者,会违背很多人一直一来习惯的旧例,我们还是把这事儿先放放,留给后人去做吧”。
但是呢,如果不拉上那么多品性不是很好的人,由司马师本人为主导,与夏侯玄通力合作,在晋地实行,或许是可行的。
作为晋王曹绍的封国,又从的是汉初诸侯王旧例,作为曹绍如今监护人的司马师在辽东只要不是太出格,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而如今的“晋国”原本是公孙家族经营了三代的地盘,景初二年才刚刚打下来,虽然进行了一番人事调动,但是曹魏内部还是有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放心的。
最重要的是,除了一些重要的高级官员之外,“晋国”之内,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本的辽东官员,他们和曹魏内部的许多大佬没有沾亲带故的关系,动他们也不会影响到曹魏都城那边的利益。
原本在曹魏全国实施会动很多人的奶酪、被认为是祸端的正始改革,在辽东之地实施的话,或许会被认为是司马师这个晋王太傅为了早点彻底抹消隐患而进行的行动。
而等到在辽东之地实行成功以后,未来这个制度大可以向全国推广,有了经验之后,总不会步子迈得太大,现在先小范围试验一下,也能及早调整可能出现的瑕疵。
晋王曹绍有自己任免官吏的权力,司马师作为晋王太傅,和曹绍提一句,曹绍年纪这么小,自然是都听他的。
洛阳那边收到了夏侯玄在晋王那边出任晋国廷尉的消息,也没做什么太大的反应。
曹绍的事情,不好说,现在是个敏感时期,不好逼迫得太过。
而且汉朝对诸侯王的压制越往后越严格,曾颁布,规定在王宫任职的官员不得出任中央官员,曹魏的诸侯王大都境遇悲惨,虽然曹绍不属此列,但是在曹绍那里任过要职的人还想在朝中任职,那是很难的了。
左右夏侯玄是浮华党人,他们也不用,就由着他去好了。
晋王曹绍这样,倒也能说成是公然违反了先帝的旨意,现在先存着,总归是一条罪名,还能留待日后一起算账。
司马师:你们真的还能活到日后算总账的时候吗?真是天真,呵呵。
借着洛阳城内勾心斗角的时机,司马师和夏侯玄在晋国之内轰轰烈烈地拉开了改制的序幕。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的夏侯玄和司马懿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司马懿回答他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还是留待日后来做吧,夏侯玄对司马懿一通讽刺以后就和曹爽两个人加上一帮子浮华案里被牵连的年轻人就开干了。
夏侯玄计划的很好,奈何猪队友太多,加上对方是神对手,各项条件综合一下,高平陵之变,明面上占据优势的曹爽等人彻底扑街。
事实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有太多的猪队友啊!
第115章 王诏
正始二年, 魏新君践祚, 吴主孙权派兵攻淮南、六安并樊城等处, 魏军力拒之。
这种新君继位的时候敌国派兵来攻都已经成为套路了, 但是认为平定吴蜀两国只是时间问题, 当年打服吴军十分轻而易举、现在也依然如此的魏国人对孙权如此胆大包天显得十分愤怒。
当年司马师客串了一把发明家、发明火药之后,很是建了几回奇功, 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的存在也是曹叡在大敌诸葛亮等人的死讯传出后完全放飞自我的原因所在。
但是后来对面也找出了应对的方法。
要是对面来个出其不意的奇袭,火药能及时到位吗?要是夜袭之类的,人家不少粮草,改烧火药, 那己方不是倒霉了吗?
同样的,就和火攻一样, 火药也不是轻易能玩得转的法子, 提取的难度不高,但也不低,经常会发生自己炸自己的乌龙事,最主要的是, 几方现在都已经隐隐有了默契, 就和后世美国最先拥有核武器之后也没有大肆投放一样, 火药这种杀伤力太大的武器不能轻易投放使用。
魏蜀吴三国都是华夏族人, 而且三国之间经常有些降兵降将之类的,要是把人全杀了,对自己的潜在实力也是一个损伤。
所以火药现在一般都用于人家用险地、高城坚守的时候,碰上这东西, 蜀地天险,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算被破了一半儿了。
不管怎么说,这还是一杀伐利器,吴军退兵之后,朝中不少人叫嚣着要给吴人一点颜色看看。
叫嚣得最厉害的还是浮华党人以及他们的一些父辈,先帝不是给了浮华党人一条退路嘛,以军功晋身,走武职,现在大好的机会就摆在面前,只要有仗可打,就意味着浮华党人们有可能出仕,他们当然是希望朝中能出兵的。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那三个辅政大臣是怎么想的。
乍一看,浮华党人能否出仕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趁此机会做文章啊!
其实浮华党人们还有另一条出路,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