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可不能浪费了。
慧达他们回来,说与前几次一样,山下就剩了那些看守马匹的兵士。雨天路滑,赵宇严厉地告诫孙小官人,不许他再带那两张竹椅了,孙小官人被迫服从。董义这次也没有带支伞的长竹竿,他们背着粮袋行李,在渐浓的暮色雨中极小心地下了山,到了山下,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叶铭等料理了看守马匹的老弱兵士,大家又骑了马,由赵宇领路,行入雨夜里。
这是离开福州后他们歼敌最少而且毁坏了布景的一战,但却成了最为传奇的一战,当然是在日后更为惊世的大战之前。有关此战的细节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因为山上活下来了两个证人。
☆、第 67 章
一个人看见宋家天子手掷闪电,当场失明而且吓得晕了过去,滚在草丛里,醒来后,眼前朦胧一片,隐约看见有恶魔一样的影子在推人下悬崖,忙倒下装死,直到那些魔影远去,才坐了起来。可眼睛总也看不清东西,在山上雨里淋了一夜,次日天光亮了才摸索着下山。
另一个人是拐过那个悬崖拐角处向岩石上的宋人进攻时,被铁钉射中了腿,倒在了那块岩石旁的乱尸中。他看着大队元兵退去,知道他们肯定能再攻过来,毕竟宋人也就十来个,于是伏在地上等待。果然不久那些宋人退了,元军又冲了过来。有人告诉他在这里等着,等他们消灭了那个宋家皇帝回来再抬他下山,大家就都是有功之人了。大队元军过去了,他看见一个中年人飞步到了崖前,停步狞笑,没有跟着大队,反而走到袋子垛那边藏了起来。
他等了半天,只等到山上骤然闪光,比闪电都亮百倍,远远地听遍野惨叫,他也赶快再次趴下,还挪动死尸盖在自己身上。接着他听到那些宋人下山,偷眼望去,打头的英俊青年剑眉微皱,满脸煞气,把周围在受伤乱动着挣扎逃走的元兵都补了一棍,打下山去。他更不敢动了,连眼睛都紧紧闭上。不久他就听见了那个中年人跳了出来,他以为有救,就又大胆张望,结果就目睹了那个中年人被一个年轻的和尚一掌重击,拍飞出去,落在地上,再也没有站直过,最后在众人的嬉笑中咽了气。(他后来才听说那个中年人是江湖上成名的剑客,号称鬼见愁,向别人夸了海口,说新帝逆了天道,他可以取新帝的首级,探囊取物一般。但看来他为人有不正之处,被佛家轻易地降服了。)而那个年轻的和尚下山走过他时,还笑着看了他一眼,他马上又闭眼,气也不敢喘。等他们走远了,他才慢慢地爬动。山路漫长,他爬了一夜,到天明有一个元兵错着小步下山,他忙喊救命,两个人搭伴,一个看路,一个出力,才踉跄地下了山。
两个人下山遇到了那些被绑后挣脱出来的兵士,他们说也看到山上一团白光,还看见夜色里那些人都戴着白色诡异的帽子,肯定是无常鬼魅下了人间。那个伤腿兵士说那是纸折叠的帽子,可没有人信他,后来他自己也不信了,因为无常的确戴的是白帽子。日后众口一致,传得沸沸扬扬,说宋家天子其实是阎王再世,后来又发生了许多事,让人更多的人相信这很有可能是真的。
就是在这一战之后,新帝的形象被极大提升:许多人认为新帝身高丈余青面獠牙,是雷神的后裔。而原来见过新帝的人怎么也无法想象赵宇手擎闪电的样子,所以也没法与人争论为新帝正名。
元军将领紧急商量对策,都认为是兵士造谣,为自己逃跑找依据。但是宋军肯定有精兵猛将是不容置疑的了。所以元军晓令全军:遇到那宋军天子一行人,无论对方人数多么单薄,也不可轻敌,一定要全力围堵,在没有消灭他们之前,不可分散兵力,以防被对方隐藏在暗处的大军设计。
对于赵宇他们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一夜,只借着微弱的天光,赵宇领着大家在雨里慢慢地行进。李越惊讶赵宇能把地形图记到这种份儿上,无光的雨夜也能辨认出途径。赵宇走的许多地方连小路都没有,很多时候沿溪水行进,以避开树木丛林。凌晨时到了一处巨岩下的干燥空地,他才让大家下马。然后让众人把马匹留在岩下避雨处,又带路绕过岩石正面,到了岩石上面,大家才发现那里有一个大岩洞。
进去,靠了岩壁,升起火来,能看清这是一个洞顶高起的石灰岩洞穴,入口宽敞,里面石岩如玉,处处钟乳石,洞深处还有泉水声。孙小官人放下了沉重的粮包等等,走到钟乳石前,抚摸着,叹息道:“真是值了,我就说此行不虚啊。”
董义大喊:“饿死了饿死了!”
孙小官人忙停止感怀,拿出铁锅,解开粮袋,指使小知道帮忙,准备做饭。洞口处有常年被风吹进来的树枝等,还不算潮湿,有些烟也顺着洞壁向上去了,此洞应另有出口。围住避风的火堆,李越去找了树枝,支起了一个横杆,大家纷纷解衣烘干,除了赵宇李越,个个赤身裸体的,连陆敏都只脱剩到了一个亵裤。李越嘴都合不拢了,正呆看着,见陆敏捂嘴咳了几声。李越忙起身去翻行李,找了几颗胶囊,在竹筒里用雨水化了,让大家轮流喝了几口。
外面天光渐亮了,大家已经疲惫不堪,吃了些饭,胡乱地把被褥沿着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