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第五百三十六章 怒发冲冠,凭栏chu,潇潇雨歇

+A -A

头。“这也是我坚持征讨乌桓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一?”曹休连忙问道。

    陆羽颔首。“因为塞内乌桓与汉朝多年的交流与发展,他们在生活方式上已经与大汉的边境很接近了。”

    根据《三国志》与《魏书》的记录,东汉中晚期的塞内乌桓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经济门类很齐全,畜牧、农业、纺织、冶金、锻造、制陶!

    应有尽有…

    也是它们与鲜卑、南匈奴最本质的区别!

    更是陆羽制定北伐乌桓方略的重要依据。

    想到这儿,陆羽继续道:

    “也就是说,当我们打下乌桓后,那里有成熟的经济体系,能够种植庄稼,能够补给,也能够将汉人迁往那边,然后建立城扈,渐渐彻底的占领这边。但与乌桓相比,无论是鲜卑,还是南匈奴,都没有成熟的经济体系,也没有农业发展…哪怕是占据、攻陷,最后的结果还是要撤离!”

    “噢…”曹休敲敲脑门。“原来是这样,陆公子想的的确深远。”

    “咱们继续说乌桓…说说这个在夹缝中求存的部落。”陆羽把话题转移了回来。“当北方鲜卑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乌桓人就开始在南北方之间来回摇摆,这致使塞内乌桓的内部再一次分裂,一部分向北投入鲜卑,另一部分则更加频繁的向汉朝内地进行渗透和蚕食,以求在农业区夺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就是为何乌桓这些年屡屡南下寇边,而边陲之上,亦是不乏‘公孙瓒’、‘吕布’这类的守护者!双方进入了长久的拉锯、征战!而乌桓中亦是不乏英勇的部落首领,比如上古郡的难楼、辽西郡的丘力居、右北平郡的乌延,还有辽东郡的苏仆延,这些首领纷纷就地称王,还有如今的蹋顿,他收复了一众乌桓部落,成为了白狼山名副其实的乌桓王!”

    讲到这儿,陆羽意味深长的询问曹休。

    “听了这么多,你可能找出,北伐乌桓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这…

    骤然陆羽的一问,让曹休额头上浮起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顺着陆羽的话去想,似乎…这个问题又不难。

    “我知道了。”

    曹休霍然起身。“公子方才讲述了这么多有关乌桓的,无外乎提及的便是他们在夹缝中生存,而从武帝朝起,他们就一步步的萎缩,他们在南北的夹缝中,族群不断的分裂!不夸张的说,乌桓其实就是一个逐渐走向消亡的部落!”

    “而塞内乌桓自立为王与其说是实力膨胀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在一片混乱中的破罐子破摔!”

    “说的好!”陆羽也站起身来…曹休能分析到这一步,他很欣慰,十分欣慰。

    他拍拍曹休的肩膀。“曾如你所说,汉末大乱暂时给了乌桓南侵的土壤,可…这却没办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部落衰落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南匈奴可以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乌桓就是外强中干!”

    陆羽侃侃而谈,字句间有理有据…

    要知道,作为谋算战略的统帅,没有任何一条战略是一拍脑门决定的。

    历史上的曹操之所以讨伐乌桓、彻底的剿灭乌桓,而从未对南匈奴、鲜卑动武,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一,乌桓的地可以耕种,乌桓的经济制度完善,攻下乌桓,相当于曹操多出了一个大后方,能够不断的为前线输送战马、镔铁、钱粮!

    可若是征讨鲜卑、南匈奴…

    哪怕攻取下来,曹操亦需要花费大量的钱粮去维护战果,这个结果是曹操不能承受的。

    其二,与鲜卑、南匈奴想必,乌桓外强中干…

    平定辽东,只需要一战!

    当然了…

    袁尚、袁熙逃到了乌桓这也算是一个原因,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经过陆羽这么一说,曹休懂了,明悟了…他知道该怎么向弟兄们交代了。

    陆羽也很欣慰…

    他走出大帐,迎着晨曦的日光,长长的呼出一口浊气。

    “文烈,让弟兄们开拔,咱们龙骁营早些到邺城!”

    “喏!”

    曹休拱手领命。

    不多时,浩浩荡荡的队伍再度行驶在官道上,每过一处城扈,均有狼烟生起…

    而龙骁营从未停留,只是高高举起“龙骁”二字的军旗,向所过城扈示意,是龙骁营行事,沿途城扈无需拦阻!

    …

    …

    邺城,衙署之中。

    “丞相,北伐之事千万三思!”

    戏志才尤自劝着曹操…

    荀攸的脸色也不好看,眉头紧锁。“丞相,要知道…当年灵帝朝时也有过一次北伐,那一次…十万大军折损在塞外胡地,只逃回来数十人!由此可见这胡地的可怕…丞相还是三思啊!”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俨然…再度集结群臣议论北伐之事。


【1】【2】【3】【4】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