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我们这些从商业角度出发的人考虑问题的切入点不大相同。”
见那人点了点头,宁子墨便继续说到,“iphone零的技术开发最早源自于2003年,那时候的卫星定位市场,依旧只是几个经纬度数字而已。
但是经过5年的演变,真正的智能手机已经诞生。对于卫星定位系统而言,对应的商业市场也已经打开。所以这一次我借由韩大哥找到诸位,就是想要聊一聊有关卫星定位在智能手机上的商业应用合作问题。”
定位技术是未来智能手机应用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基站、差分、ip、wifi等诸多定位方式可以应用。但不需要专有后端设备支持的卫星定位,仍旧是智能手机定位应用的最大依仗。
从前世一路走来,宁子墨当然知道美国的gps已然成熟,即插即用的芯片也是随时能让智能手机,在定位技术上衍生出诸多应用。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眼下这个还未打开的市场全部交给美国的gps去。那不等于辛辛苦苦培育的商业用户,全都成为gps的拥趸?
重生后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还不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可宁子墨这么想,并不意味着一下子就能说服对面的人。
“可我们的北斗卫星系统,暂时还未准备大规模投入到市场当中。”
对面那人说得,就是宁子墨曾想到过,可能存在于沟通中的瓶颈。
这也是技术与市场两个角度,因出发点不同而造成立场不同的原因。
但在这些问题上,宁子墨早有准备:
“如我所演示的那样,定位技术从智能手机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后将会衍生出诸多应用场景。而这些应用场景中,始终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商业收费应用。
对于用户而言,如果我今天用惯了gps,未来就会考虑在应用定位技术时,优先考虑‘稳定’的gps。如果这种用户选择成为习惯,那会否在商业应用定位的应用上选择gps呢?”
“这……”那人思来想去,一个字最终没延展成一整个句子。
宁子墨也不多话,直接将投屏上的内容换到新的一页。
那上边的图表,一下子就吸引了在座诸位的眼球。
“卫星定位市场份额从2000年美国gps开放全球广泛应用开始,到2007年的每一年几乎都以23%的梯次增长着。去年是488亿美金,而今年则有可能达到570亿美金。
在过去这些年里,这个增长数据曾因为手机的大规模民用而在2002年产生了一个34.5的大坡度递增。但随后几年,因为没有新设备和新市场的增加,逐年降低到去年的17%的增长比。
但无论这些年的增长如何,卫星定位应用于通信和遥感想同的37%比例,都意味着民用市场占据了卫星定位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如今,帝企鹅旗下愚公科技将要带着手机市场进不到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类似刚刚你们看到过的商业应用场景也势必发生2002年那样的巨额增长量。
试想一下,当大规模的民用卫星定位场景被开发出来时。只是从技术角度去思考北斗未来的咱们,会否做好进入2010年后,那个可能剧增到2000亿美金的卫星定位市场?
而如果这个市场发展很快,2000亿美金的卫星定位市场份额,会否在10年以内增长到近3000亿美金的规模!?”
宁子墨口中的话充满诱惑,而屏幕上那些他们看着眼熟的数据更是让他们诱惑至极。
站在他们眼前的这位年轻人,给他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组组数据。
而是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帮助他们审视了所从事的行业。
望着他们眼中的渴望和期盼,宁子墨心中还略有些遗憾。
没办法,他确实没办法告诉眼前这些专家们。前世的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达到近3000亿美金的规模,因为他是个实打实的事后诸葛亮。
他唯一能做的,
只是将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从前世的gps改为“定位”。
只是将一个未来的3000亿美金市场,以过去的数据图表形式展示出其中的六分之一。
好在,只是六分之一的市场规模,也注意吸引到眼前这些人的注意力。
只是,他要做的并不是市场调研。
这一次,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普及思维模式。
更是一次与未来的北斗卫星的商业合作。
“愚公科技的iphone零之后,小米、华为、oppo、欧珀、步步高、盛铭等诸多公司将要在明年投身到智能手机市场当中。
如果包括愚公科技iphone零在内的诸多手机在亚太区与北斗卫星实现合作,会否让北斗卫星早一天将第二阶段的14颗卫星发射升空?”
宁子墨指着身后的数据嘴角翘起到,“会否更早一步的合作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