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读策毕,以传国玉玺绶东面跪受皇太子,即皇帝位。”
刘辨暗松口气:“只要不影响流程即可。”
“奉孝。”
“在。”
旋即,刘辨转向郭嘉:“剩下的事情,便交给你来办了。”
郭嘉揖了一揖:“殿下放心,交给在下便是。”
待二人出了正殿,直播间网友立刻沸腾起来:
“卧槽!这是要直播登基称帝的节奏,可不是电视上演的。”
“说真的,我都已经热血沸腾起来了。”
“杨彪授传国玉玺给辩爷,牛逼plus!”
“没错!辩爷南阳汉庭最关键的,就是传国玉玺,自然要正规一些。”
“别的都可以省去,但这个授玺礼,绝对是要隆重的。”
“有一个能撑得住场面的三公,的确是必须的。”
“如果董卓知道杨彪去了南阳汉庭,估摸着非得气死不可吧?”
“气不气死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好过。”
“哈哈哈!”
“......”
此刻,即便是军师联盟里的专家,都不由地为之激动:“辩爷,咱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从明天开始,就准备登基流程吧。”
“恩。”
刘辨颔首点头,长出了口气:“说真的,我只在旅游区里,穿过皇帝的衣服照相,但还没有真正穿过大汉皇帝的冕服。”
军师联盟轻声道:“等明天试试就知道了,皇帝的冕服最是复杂,每一个地方都非常有讲究,寻常人根本搞不清楚。”
“从冕服的颜色、穿法、冠冕、衣裳、鞋履、佩绶等等,各有讲究,绝非现代社会中,旅游景区里拍照穿的可比。”
“根据历史学专家的解读,皇帝冕冠......”
“......”
*****
宛城。
川流不息的街上。
一个身穿素色中衣,外罩澹蓝色圆领袍的少年郎,从旁边酒肆中走出来,冲着背手而立,一脸严肃的中男人,摇了摇头:
“父亲,还是没有空房间,全都满了。”
少年郎脸色有些惆怅,这已经是他们走过的第八家酒肆了:“或许,宛城里面已经没有可以住的地方了,要不咱们去城外找找?”
“城西白河亭有驿馆。”
少年郎记得非常清楚,轻声道:“咱们可以去那里碰碰运气。”
中年男子无奈,长叹口气:“怕是也只能如此了,走吧,修儿。”
少年郎点点头:“恩,趁着天色尚早,赶紧离开这里,否则一旦宵禁,能否出了城门,那便不得而知了。”
可是......
他们尚未走几步,便被一支兵马包围在中间。
二人正惊诧时,队伍闪开条路,从里面走出个翩翩公子。
“颍川郭嘉,见过杨公。”
郭嘉揖了一揖,态度非常恭敬。
没错。
眼前的中年人,正是前司徒杨彪。
而其身旁的少年郎,正是杨彪之子杨修。
杨彪皱了皱眉:“你是颍川郭嘉?”
郭嘉点点头:“没错,正是在下。”
“目前是弘农王帐下谋士?”
“杨公明鉴。”
郭嘉倒也没有废话,直言道:“殿下知杨公您到了宛城,特意吩咐在下,让在下务必要将您请到太守府。”
天下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弘农王想要登基称帝,他杨彪正好送上门来?
呵呵!
这摆明了是要投靠新朝的节奏。
郭嘉自然也懒得废话,直接相邀,再好不过。
不等杨彪开口,一旁杨修便没好气地道:“你们的速度未免也太慢了吧?我跟我爹都来这里近半个时辰了,你们才出现。”
“若是再晚上片刻......”
杨修盛气凌人,瞥了眼郭嘉道:“我们或许就出了宛城,离开这里了。”
郭嘉倒是不动声色,轻飘飘一句话,直接怼了回去:“现在离开,损失的可是你们。”
“修儿,不得无礼。”
杨彪这才瞪了眼儿子,转而朝郭嘉一揖:“殿下,可安好吗?”
郭嘉颔首点头:“多谢杨公挂念,殿下一切安好。”
杨彪呼口气:“如此,老臣便放心了。”
“杨公。”
郭嘉倒也懒得再废话:“殿下还在太守府等着,咱们还是抓紧时间去吧。”
杨彪肯定地点点头:“好,劳烦奉孝,头前带路。”
郭嘉颔首:“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当即。
大队兵马头前带路,郭嘉、杨彪一行,缓缓跟进。
沿途百姓纷纷驻足侧目,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