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番外*小說hua絮和研究*8月8ri更新

+A -A

描述,畢竟在地理位置上,台北聯合新村雖然靠近松山機場的空軍基地,但並沒有像是故事中的聯合新村那樣,出了紅色拱門就是空軍基地大門口。

    ____________

    简体中文

    这篇故事一开始暂定叫"联合新村",后来改名为"肉与爱",会不会跟之前的"联合新村"差太多?反映了作者深怕卖不好而豁出去了(笑!)。之后我都会在社群网站发布新作相关花絮和考证研究内容,请记得关注,facebook,twitter,微博:搜索:淞山

    我的作品向来有满多台湾以外的读者,所以这里也特别解释一下什么是台湾眷村,这是发生在1970年代台湾眷村的故事,台湾眷村类似大陆的部队大院,是军士官兵和他们家眷的居住区,故事中的军官,想当然是国民党军官,所以这是住在"部队家眷居住区"的国民党军官和家属的故事,因为故事主角职业的原因,必然会涉及两岸关系,包括一些标语口号等等,这部份需要读者放在当年的时代背景去理解喔!

    2019.7.16

    故事里的张叔叔和李爸爸都是成都人,这是有典故的,国民政府迁台初期,空军飞行员确实很多是四川借的,这是因为当时在成都设立有空军幼校,除了官校在昆明之外,空军大部分的学校都在成都。

    李妈妈等李立强回家时,听的国语老歌,是老歌星"紫薇"所演唱的"梦中人",我特别查了梦中人的发行日期,是在1960年代,早于故事发生的1970年,确保不会发生时代错误。

    国军很多眷村其实环境非常恶劣,但李立强住的联合新村好像看起来还好,每户都独栋而且有院子,这其实因为张叔叔是中校,属于中高级军官,眷村的房舍分配跟阶级有关,类似的阶级都会住在一起,中高级军官的眷村,特别又是飞行员的眷村,条件自然会比基层士兵好很多。

    飞行员在当年的国军来说,可谓是天之骄子,但问题是,从张叔叔带李立强上坟,可以看到李爸爸殉职时,官阶只是中尉,这个中尉军阶也是推算过的,因为故事提到爸爸殉职的时候,李立强八岁,而他今年高三,刚满十八岁,也就是十年前殉职,如果张叔叔和李爸爸同年,那么十年的时间,从中校往前推算,李爸爸十年前应该是中尉。

    但中尉的眷舍不太可能在中校隔壁,这是这篇故事的一个小漏洞,但我不想去补洞了,就让他们住隔壁吧,不然会变得太复杂了。

    李妈妈和张妈妈无时无刻不穿旗袍,这也是当年眷村妈妈的习惯,更何况又是最为时尚和注意外表的飞官眷村。

    张台生没考上大学是意料中事,当年眷村男孩,如果考不上大学,通常只有几条路,一是混黑道,二是跑船,三就是读军校。

    李立强虽然没有爸爸,但绝对也不是穷小孩,原因当然是因为妈妈在美军具乐部驻唱,当年只要跟美国人沾边的工作,其实都是相对收入比较高的。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驻唱歌手,似乎许多出自眷村,可能也和当时细微的时代背景有关,歌手属于文化事业,而文化事业当年由外省人把持,同样属于外省人的眷村女性,自然比较容易通过比如艺工队,劳军团,或是三军具乐部的表演等等,而进入这个行业。相对的本省人女性当年受制于比较严格的不要抛头露面的传统观念,大部分本省籍的女歌手多半出自那卡西等等演唱,而那卡西又有某种特种行业酒家色彩,更让本省籍女性在保守年代不愿从事歌艺工作,这部份,缺乏史实论证,只是我的个人感觉。

    张叔叔和李爸爸都应该要是民国十七年左右出生,也就是1928年生,他们来台湾的时候是1949年,是21岁,应该还是军校生,李立强出生于1952年,当时李爸爸是24岁,是个刚毕业的年轻中尉,李爸爸在1960年殉职32岁殉职,张叔叔在1970年也就是故事发生时是42岁

    32岁不太可能还是中尉,所以这部份要重新修改为,李爸爸殉职的时候是上尉。

    1970年在台湾是多事之秋,这一年中华民国还是联合国会员国,和美国有正式邦交,总统是蒋介石,美国正在打越战。

    但1971年退出联合国,1975年蒋介石死,越战结束,1979年与美国断交,接下来的这十年,局势动荡不安。

    这个故事可能不会太过于涉及时事,但也不可能真空于时代背景。这是写实题材的困难与有趣之处。

    2019.7.17

    "爸爸年轻时"这段是临时插进来的,我也是犹豫了很久,但我一直觉得这个故事里有个声音要我这么写。

    此外,李立强真的要去念军校吗?放弃最好的大学而去读军校,虽然不多,但在当年的眷村并非希奇,军校免费,而且毕业后就给国家养,对穷苦的眷村子弟是有吸引力的。

    但李立强真的会去


【1】【2】【3】【4】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