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从前初见</h1>
楚一和顾意是一个班的。
大学班集体和高中大不相同,说是同学,实则脸对不上号是常态。
所以他们第一次正式认识,是在院里举办的新老生交流会上。
楚一是主持人,搭档是顾意的室友。
交流会定在周日晚上六点,班长新上任事情多,兼顾不来主持事宜,一来二去主意打到楚一头上。两人早在暑假水群的时候就相熟,好开口。
楚一呢有一定集体荣誉感,却不怎么服从组织安排,这样的集体活动对她来说统一只有俩字:放假。
交流会?她擅长跟陌生人打交道,可是没兴趣。油腻的学长和没下限的学姐,更没兴趣。
所以接到班长电话的时候,她在距离学校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和高中好友刚吃完虾,准备接着去卡拉OK吹空调,嗨翻这个有点燥热的午后。
W市到了十月,没有半点秋天的影子。
班长在电话里做作的“差点哭出声”,软磨硬泡一阵,楚一最后还是答应了。见死不救焉是大丈夫所为。
一起上过半个月的课后,说起她的搭档,只记得是个戴眼镜的高瘦个子。其余更多,便没有了。
他是顾意的室友这事儿,是顾意告诉她的。
而对顾意呢,楚一大概记得是她老乡,这班上仅有的两个本地人。约过她一次被拒绝了,也就没了下文。
这个约,是完成作业性质的。
英语老师上周给班上男生一个小任务:周末约上一位女同学吃个饭,在学校散个步“踏个秋”。
不知怎得,顾意找上了她,“你愿意帮我完成这周的英语作业吗?”。
出去走走?回来再烂脸吗?
楚一回复:“有作业吗?不知道。”直接拒绝了。
所以如果不是迷失在世界城大转盘,找不到回学校那班车,楚一是不会向顾意求助的,那个记路肯定比她管用的,另一个本地人。
直到现在,楚一都记得那天下午,屏幕都无法隔断的喜悦,她很敏感,顾意不曾遮掩。
下午两点她问XX站的出口在哪边,顾意四点回复的时候楚一已经到学校了,她没找到路,打车回了学校。洗了澡换了身衣服,去了会场。
有趣的是,这人在聊天软件上话不少,见她来了也只是点头笑笑后躲开她的目光。
楚一点头示意,不甚在意,和她的搭档认识了下,就开始彩排。
楚一读高中的时候就爱玩,元旦新年国庆校庆台前幕后都一定有她的身影,交流会这种级别的实在是盘小菜,她四平八稳,搭档也跟着说话硬气不少。气氛好的时候,楚一没控制住玩耍之魂,下台到会场中央独舞了一段,把下午没玩够的给补了回来。
结束后同室友回去路上,顾意寝室约她们宵夜,听到有酒喝楚一眼睛亮了一亮,却拒绝了。
不跟男生走太近是她的原则,别人明里暗里对你有意思,更得避开了。
毕竟要喝酒,寝室也有。还是每周不重样的。
自个儿回寝室,在地上铺开凉席,就着楼下贩卖机的多味花生米小酌了一会儿,加入了室友的扑克牌局。
可是从那天开始,她和顾意之间,就像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怎么也避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