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现在丁炙除了一些譬如献礼剧之类的特殊情况外,也基本不怎么可能会接非自家出品的电视剧了。
毕竟别看发哥和梁家晖同样是六十
无论从故事结构,或者是其要素构成上来说,同样如此。
基本出自他手的作品,都是包涵比较地道的港岛风味。
在丁炙饰演李问一角的情况下,无疑无论是从气质,还是演员特质方面,发哥都无疑是最优选。
但实际上,真的跟宣传上的数字一样实打实没有一丝水分的却是极少。
别瞅着如今几年,随便一部片就敢喊投资过亿,稍微下点重本,就三五亿地往上吹。
“哦?看来新闻说的是真的啊,张汶强真的找到你演李问这个角色。其实你还真挺适合的,甚至比郭琼成还要适合得多。”
就目前而言,港片还从未有过15亿以上票房的作品出现过。
理论上,怕就是要以小目标为计量单位了。
和林光头等已经“北化”的商业片大导演不一样,张汶强也不知道是“固执”,还是有所坚持。
在和张汶强打了一通太极之后,又留了一点希望和余地后,在后面找到了梁琼商量了起来。
所以,制作成本高达2亿以上,在港片圈子里来说,绝对算是凤毛麟角了。
这无疑就是那些导演们“南片北上”,或者说“南北融合”的象征了。
那些片除了导演的出身港岛之外,无论是演员和内容,就和内地电影什么差别,压根说不上是港片。
毕竟虽然看好这个故事,但是丁炙却依旧不得不考虑其效益方面的情况。
已经晋级为半个“大水喉”的丁炙,自然也是张汶强拉投资的选取目标了。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港片有些其天然的成绩天花板,投资这部片所需要的风险,也要求丁炙要从多方面考虑。
.
“哎,其实实在不行,只能考虑其他艺人了。”
两人一细聊之下才发现,原来张汶强也曾经找过梁家晖出演“画家”吴复生一角。
他可不是真的冤大头,脑子一热就随便应下了。
更何况,如今早已不是港片辉煌一时的时候了,国内票房的各项记录,基本都是由内地所打破的。
再加上本就烧钱的特效还有那“造假币流水线”等需要特别定制的道具等,加起来制作成本肯定是两个亿都打不住,起码得2.5亿再往上。
当时才会爽快地应下张汶强的邀约。
但是涉及到利益方面嘛,却还是需要琢磨一下的。
除了和梁琼商量以外,丁炙还打了一通电话问起了梁家晖。
在纯港片的范畴里,哪怕最终票房能突破十亿,就能在港岛电影史的票房数据上名列前茅了。
和丁炙聊起这事儿,丁炙的这位忘年交却是颇有兴致。
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角色和本人不算太符合。
得,装上了。
剧本中的吴复生霸气外露,兼之风流倜傥,是李问潜意识中最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毕竟九爻这一两年来看似屡战屡胜,一路火花带闪电,但毕竟是根基太浅,底子薄,哪怕是亏上一部投资,都得肉疼上一阵子。
最重要的是,丁炙手下的九爻传媒,作为新晋崛起的传媒公司,最近的却是进一步地体现了其实力。
这可不就是想着发哥那边行不通,想着往丁炙这边使使劲呗。
丁炙有些好笑。
但是最终却不了了之。
张汶强话语里不无遗憾地讲到,但是那小眼神却是控制不住地往丁炙这个方向瞥了过来。
当然,像是去年春节档林光头的以及星爷近年来的一系列片不算在此列。
而发哥,在90年代在好来坞闯了一番,发展不顺回来后,其身价片酬在这十几二十年来,始终保持着全国最顶尖的那一档。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港片确实有些其票房天花板的存在。
这也就是说,再定下丁炙的情况下,再加上发哥,那么小小一部,咱们的强子哥就要请上两位卧龙凤雏......啊呸!请上两尊烧钱大鳄了。
张汶强此时的目的丁炙何尝不知道。
毕竟如果都按照市场价来算的说,光是丁炙和发哥两个“双雄”的片酬,就差不多得一个小目标了。
在去年年尾联系到他的时候,丁炙确实欣赏这个本子,而且这种有些“诡计”风格的反转剧情,他确实也是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