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然后给应用安排一段语焉不详的介绍。
然后再设置一个足以让人退却的价格。
有这样的价格存在多数普通软件消费者根本不会考虑到这种应用。
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进行测试。
当然进行测试的时候也不需要开发者再额外花钱让内测人员花大价钱下载应用。
只需要对内测人员进行兑换码的分发就可以了。
之前林灰没想到这种方式并不怪林灰。
因为一般来说很少有效率软件是用这种方式进行内测的。
反倒是一些付费游戏经常利用兑换码来进行内测。
现在突然想到这点,林灰越想越觉得有很大的可行性。
不过这种方法在具体实现的时候还是需要一点点策略的。
要考虑到有不明真相的用户不小心付费下载这种情况。
因为哪怕价格定的再离谱简介再奇葩也会有可能有人不小心下载这个软件。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泄密,必须在软件结构上做一点点调整。
涉及到这个倒是好说,直接把软件主要功能再封装到黑盒一遍。
设计成大概类似于二级结构那种,使得即便有用户下载了也只能得到一个空壳软件。
必须在应用内再输入一遍其他的码才能解锁全部功能,类似于软件里在开专业模式一样。
只不过和南风APP那个软件的专业模式需要用钱开通不一样。
这次林灰封装起来的正常功能必须输入相应的口令才可以获得解锁。
涉及到分发的问题解决了。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先前的起点,去哪找内测人员?
涉及到内测人员的事,林灰依旧没思路。
不过林灰觉得黄静应该有办法。
毕竟黄静的学姐简直是无处不在。
老实说关于内测这件事林灰想得事情有点多。
之所以想这么多搞得如此麻烦,
跟林灰现在的身份有关系。
如果林灰是个小白的话根本不需要内测。
毕竟谁会在乎一个编程小白开发的程序有什么问题呢。
但现在不一样。
一堆头衔加持的林灰,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
在等着林灰出现低级失误。
纵然林灰可以换马甲发布,但所谓的马甲在平台眼中没有秘密。
在官方眼中更没有任何秘密。
这种情况下林灰做事无疑需要很慎重。
林灰又想到了先前复刻前世TestFlight这事。
如果软件都通过类似于兑换码这种机制进行内测。
那还能搞蒲公英吗?
这两个其实并不冲突。
因为这个时空只有付费应用在上架和更新版本时才会有兑换码。
而且单次获得的兑换码是极其有限的。
基本上一次100~200个兑换码这样。
虽然这也不算多,但起码能碾压通过个人开发者账号进行分发的效率。
但这跟前世TestFlight动辄可以向高达10000名测试人员分发待测试应用完全没有可比性。
除了分发数量的多寡不是一个数量级之外。
前世TestFlight这个应用进行分发时还能使用于全平台。
而应用兑换码的话目前来说只能涵盖手机端。
而且前世TestFlight价值不仅仅在于软件分发上。
蘋果应用商店的价值大家都知道。
而前世TestFlight可是一度被称为第二应用商店的存在。
这重要性可见一斑。
总之虽然现在林灰找到了分发途径。
但在应用兑换码进行分发测试也只是权宜之计。
长久来看还是要搞出蒲公英这款软件。
明确思路之后,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林灰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软件的主要功能部分藏到专业模式里面。
这个并不是复杂,只是将一部分功能“隐藏”起来就可以了,必须输入对应的验证码才能解开。
到24号早晨,林灰已然搞定了这款软件。
至于这款软件叫什么名字。
林灰打算将其命名为“shortcuts”
虽然前世这个软件刚上架的时候叫workflow。
但说起来workflow(工作流程)这个名称并不是很直观反应软件功能。
果子收购workflow之后,将这款软件改名为shortcut(快捷指令)
既然如此,林灰还不如一步到位。
直接以shortcuts命名。
在南风APP上线那会林灰搞了一堆拉风的slogan。
诸如“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