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万美元。
那么按220美元一枚的价格估算的话。
林灰也将一次性获得4772枚。
额,这个数字着实有点夸张。
不过,夸张归夸张。
林灰还不至于怀疑蘋果仅仅是一个漏洞都没法用比/特币结算得起。
不存在的,虽然一些大的公司对于比/特币长期观望。
但这些巨头所谓的观望实际上是——买点试试。
而不是看着不买。
林灰估计这些互联网巨头手里面保守估计存货也在几万枚以上。
总之即便到时候真的需要果子一次付几千枚也问题不大。
而且林灰只是将时间回归漏洞选择用比/特币结算而已。
至于将更多漏洞都用比/特币结算。
过段时间的话兴许可以继续。
但短时间内还是算了。
薅羊毛也得讲究基本事实啊。
毕竟按照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的总量也才不过2100万枚。
薅得太狠了,万一关闭这个去到了怎么办。
而且短时间林灰提交漏洞是为了换dollar。
而不是为了换比特币。
更何况如果林灰真的对比/特币感兴趣,完全可以到时候直接去买。
在14年这个时候,比/特币已经问世有几年了。
即便直接去买也不算太麻烦。
而不用这样绕弯子。
林灰此时真正需要的是热钱,而不是期钱。
而且林灰也打算通过比/特币运作来赚钱。
此次选择以比/特币作为时间回归漏洞的结算方式。
只是无意之间的一步闲棋罢了。
没特殊情况。涉及到比/特币这方面的事情林灰也没啥兴趣太深入。
囤个万余枚用于以后的风险规避就足够了。
囤太多也没啥必要。
实际上,掌握的资源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规则也变了。
如果有一天林灰真的获得特别多的币。
那么他抛售套现的时候会不会引起市场恐慌?
会不会让原本坚挺的币价狂跌?
凡事适度就好,过度也没啥意思。
在漏洞提交网站包括注册账号在内的各种繁琐的程序比较麻烦。
但涉及到漏洞的报告本身。
其实不怎么费力,林灰只需要报告漏洞本身就可以了。
至于说其他的,就不是林灰负责的了。
林灰只是负责找漏洞的,又不是负责解释漏洞产生原因以及修补漏洞的。
至于说修补漏洞?
不好意思,那是另外的价钱。
不过涉及到修补漏洞,其实蛮简单的。
前世蘋果所采取的做法就不错,直接让用户无法将时间调整到UTC时区的1970年1月1日即可。
之后林灰换了一台电脑以及另外启用一个代理IP后。
林灰又新注册了一个名为“root”的账号
用这个账号林灰又提交了几个看起来显而易见的漏洞。
之所以要提交显而易见的。
是因为漏洞这种东西也有的浅有的深。
还是先提交一些浅显的相对容易发现的比较好。
至于一些由很特殊触发机制才能触发的漏洞一次提出很多个岂不是会惹人怀疑。
虽然提交漏洞在程序上很轻松。
不过提交了两三个之后林灰还是觉得有点乏味。
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一次性获得几千万美元吗?
林灰此时的心境有点像刚刚高考完那会。
一心想搞钱。
只不过当时林灰思考的是怎样搞几百万块钱。
而现在林灰思索的是怎样一次性搞几千万美元呢?
当时寻觅找几百万商机的时候。
林灰想到了前世那部手机。
而此时涉及到几千万美元的商机。
林灰还是不自觉的想到了前世的那部手机。
翻找手机的过程。
林灰被手机里的一个系统自带应用所吸引。
这个应用的名字叫做快捷指令。
有一段时间也被称作为捷径。
这个应用本身没有什么功能。
但用户在应用里却可以用它提供的动作模块来像搭积木一样组成各种工具,满足自己的需求。
比如说用户可以做一个快捷指令抓取某些视频的封面;
可以把阅读时遇到的生单词加到正在背的某某单词库中;
可以把视频转成 GIF;
也可以反过来把 GIF 转成视频;
可以用它以图识图;
可以用它识别手机截图里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