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第六百零五章、各有算计

+A -A

    在场之人不禁骇然,没有料到三房考虑得如此长远,

为小圣人早已名扬天下,而且还有富可敌国的财富。

    但是利益却又关系每个人的切身所在,这是里子,却又不得不考虑。

    二房苏步清看着众人神情,哪里不知道这些人想法。

    即使有人注意这些,也只有微微一笑。

    只是实在没有料到,作为族长与副族长的两人,眼光竟然还不如三房。

    不但他们这样世家这样,即使大宋那些权贵,那个没有经商呢?

    作为族长与副族长,自然应该眼光长远一些。

    但是又苦又累又脏的修路这个下贱活路,实在没有人愿意去做。

    但是不管怎样,三房确实有远见,甚至有人已经在比较大房二房。

    如果没有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也可以种地。

    因为这是世家第一次参与修建驰道,也是整个天下第一次以县名义修建驰道。

    所以他必做面面俱全,考虑周全,没有一丝漏洞。

    小圣人不但名气把他们整个苏氏踩在脚下,就是财力更是把他们踩在脚下。

    当然苏氏有万亩良田,哪里用得着自己亲自耕种。

    “三房果然有好眼光。”听到此话,苏步起脸色稍为好看一些。

    他们苏家是什么,只是灵泉县世家望族而已,最多在成都小有名气。

    作为一个汉人,必然要讲究仁义礼智信,否则与胡人还有什么区别。

    就在苏家众人个个做美梦之时,有人突然露出不和谐的声音。

    “各位各房,这个三房早已考虑,吾孙儿小芒已经在赵家庄建坊做事三个月,还当了一个小小工头。让他回来组建建坊正好合适。”苏步德平静一边喝茶,打量一脸茫然的在场众人,淡淡回答。

    众人不禁纷纷骇然,就是苏步起也脸色急剧变化。

    看到苏步起难看的脸色,苏步德急忙解释:“族长,吾孙儿小芒读书不是那一块料,只好安排他到赵家庄建坊做事,学习一技之长,将来才有一口饭吃。”

    想到这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壮举,苏氏所有之人手里的茶杯不稳,有的甚至就是茶水也溅出。

    小圣人之所以能够修建驰道,乃是他掌握天下独步的技术。

    例如在生死存亡面前,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仁义礼智信呢?

    仁义礼智信是什么,乃是人的面子,这个必须讲究。

    比如,当你遇到拦路抢劫的盗贼之时,来一番之乎者也,又有什么用处?

    因此对于小圣人是一件极其平淡之事,对于苏氏则是光宗耀祖轰轰烈烈大事。

    正如工部排在六部之后,修路搭桥确实是一件苦活脏活。

    但是当它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候,人们必然要在两者之间进行艰难选择。

    所以齐相管仲说,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苏步德说得确实有理,他怎么会预料新来的知县会修驰道。

    这些世家弟子,其一选择是读书,走仕途之路,如苏寒青。

    哪怕是为了修建驰道而破产,为了这个轰动天下的声誉,值得,值得。

    众人听到此话,议论纷纷,交头接耳。

    如果三房真的让苏家出名,族长位置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还有一条出路,为了找更多的钱,出去经商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大宋对商人比较宽松,甚至有的商人还穿着员外服饰。

    他们互相看了对方一眼,没有注意这些。

    最多在春耕季节,为了一个好收成,跟着官家学一下春耕,做一下样子而已。

    他们苏家如果参与了这种惠及子孙后代万千民众的驰道,影响绝对不是在成都府,也不是成都府路,也不是四川,而是整个天下。

    所以苏家如果参与修建驰道,必将迈入成都府路甚至四川一流世家行列。

    苏氏万万没有料到,三房竟然舍得派出自己举人儿子到小圣人作坊去打工。

    想到这里,在场之人顿时冷静下来,脸上露出戚然神色,不禁目光纷纷投向三房。

    人就是这么现实,仁义礼智信当然要,这是为人的基本原则。

    在场之人听到这里,顿时有一种从天堂掉在地狱的感觉。

    三房你这样说空话,又有什么用处?

    李白之所以有人愿意倒贴求他,请他,无非就是声誉。

    可是,如果处处讲究仁义礼智信,不但对自己束手束脚,更是阻挡人生前进的步伐。

    真正的君子是什么,既要做到仁义礼智信,又要做到正当利益到手。

    这个事情太激动,可能今晚所有苏氏之人都要失眠。

    他决定给这些浇一盆冷水,突然露出冷笑:“徐知县是否同意,暂时不考虑,驰道可不是普通马路,得使用仙水泥及仙凝土,这个苏家可不会。”

    三房这么做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族长这个位置吗?


【1】【2】【3】【4】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