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书屋

第1011章 汝父去也

+A -A

    钱藏在国库里,不做大事,几乎无用。

    相比而言,当年战争将罪籍中间的青壮消磨的七七八八,只留下了一大群孩童。

    经商的,可以用钱财开办更大的作坊,扩大商队规模,建立更大的铺面。

    所以多地一起营造工事,对我庆国极其不利。

    总共六万人,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建设。

    他们赚的越多,朝廷收的税赋就会更多。

    我们的目的,是让百姓们富足,让国朝昌盛,而不是将天下所有的钱财都收敛到自己手里。

    开始了一场巨大的营造工程。

    等到各地的工事全部营造完了以后,恐怕要花费上千万贯。

    两万的宋人被送入到了军营,成为了他们叔伯们手里待蹂躏的小菜鸡。

    所以要再次扩建。

    庆都内的人暂时住在临时安置区,建设兵住在兵团屯驻区。

    然后依照自己的图纸营造,不过最先营造的是那个深挖了足足有三丈多深的下水道。

    梁适一愣,愕然的看着寇季。

    藏富于国库和藏富于民,我更倾向于藏富于民。

 仅有两万是宋籍。

    真要想将天下所有的钱财收敛到自己手里,我们干脆去抢劫好了。

    大建设的起始,是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但是当我看到了商人进入渤海府,给渤海府带来的巨大生机以后,我就借着职务之便,在渤海府设立的码头,设立了船厂,设立了囤房货物的地方,还为那些商人提供了便利。

    所以预

    所以,将钱放在百姓手里,远比放在国库里更划算。

    寇季将服役年龄定在了十七岁到二十一岁之间。

    “国主……”

    四万建设兵到了庆都以后,寇季又从庆都中挑选了足足两万人,加入到了其中。

    但是当渤海府发展起来以后,获得的收益远比我预想的要多得多。

    另外两万建设兵,被分派到了两府。

    钱在国库里,百姓们该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

    八万建设兵,其中有四万送到了更名为庆都的韩都。

    臣以为,当徐徐图之。”

    下水道的营造工程遍及全城,可以说是十分庞大。

    苏洵放下手里的笔,仰起头,一脸赞同的道:“我最初治理渤海府的时候,其实也想着帮大宋朝廷敛财的。

    一道全民服兵役的命令下达下去,自然能征召到数量庞大的罪籍服兵役。

    渤海府最初两年的收益,几乎全部被我投到了码头上。

    但是大多处在年幼的状态。

    何必费心费力的经营一个国朝。”

    所以能征召到的宋人数量并不多。

    一切安置妥当以后,寇季就将那个看着碍眼的原高丽王宫炸了个粉碎。

    以我庆国如今的税赋,恐怕需要近十五年到二十年,才能把这笔钱收上来。

    虽然庆国的官道已经在寇天赐主持下营造过两次了,可依然达不到四辆马车并行的标准。

    百姓们收获的更多,朝廷收的税赋也就越多。

    如此一来,到了年底收获的时候,百姓们种的粮食不仅能高产,还能收获许多牛羊和布匹。

    孩童们如今长大了,自然到了服兵役的年龄。

    寇季盯着梁适,笑着道:“你啊你,该学一学花钱了。”

    其中学府区暂时不动,位居于忠心的议政区是最先被炸毁的,也是最先开始督造的。

    寇季笑着道:“这钱,流通起来才交钱。藏在国库里,那就不叫钱,那是一堆石头。所以不光赚钱是一门学问,花钱同样是一门学问。

    但钱要放在百姓手里,却能做许多事情。

    最大的就是庆都和官道。

    仅仅多了不到半个月,梁适就找上门了。

    但钱要在百姓手里,那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寇季将庆都分成了四个区域。

    寇季一席话说完,梁适陷入到了沉默。

    虽说早在一年前,庆国的宋人就超过了罪籍。

    寇季在敲定了大体的事宜以后,就将工程甩给了梁适去做,自己躲到文昌书院去和苏洵一起整理大食书籍。

    梁适迟疑了一下,沉声道:“国主,多地一起营造工事,耗费极大。短短一个月,已经耗费了足足一百多万贯钱财。

    寇季坐在白石楼三层,正在和苏洵二人研究古希腊先贤留下的羊皮卷,梁适匆匆踏上了白石楼的阶梯,出现在了寇季面前。

    寇季放下了手里的羊皮卷,疑问道:“何事?可是新城营造出了问题?”

    种田的,可以用钱财购置一些新的农具,购置一些更好的种子,甚至在耕种之余,还能用钱购置一些羊羔、猪崽等物,亦或者购置一些纺纱车、织布机等等。

    营造的项目十分繁杂,营造的工程量十分大。


【1】【2】【3】【4】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